系统思维解码红色基因 数字赋能书写青春答卷

上理管院系统科学博士生党支部赴六安研学 构建“闭环寻脉”新范式

发布时间:2025-08-03        浏览量:12

2025年7月28日至31日,在中共六安市委组织部、中共六安市金安区委组织部、中共六安市裕安区委组织部支持下,williamhill官网系统科学博士生党支部赴皖西革命老区开展了一场以“闭环寻脉·系统赋能”为主题的红色研学。研学团以系统科学思维为方法论,沿“精神溯源-产业解码-社区反哺”闭环路径,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探寻红色基因传承密码,为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青年智慧。

历史寻脉:烽火熔炉里的系统智慧启迪人心

研学首站,师生们溯源“红军摇篮、将军故里”的精神根脉。在苏家埠战役陈列馆,48天围歼3万敌军的辉煌战绩生动再现。“围点打援”的卓越战术闪耀着革命先辈高超的军事智慧,更蕴含着深刻的系统思维精髓——即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复杂战场环境中精准配置力量,实现局部突破与全局胜利的高度协同。这一立足全局、精准施策、协同作战的智慧,正是系统科学研究的经典案例,至今仍为破解复杂性问题提供现实镜鉴。

随后,研学团队深入探访许继慎纪念园、独山革命旧址群、张家店战役烈士陵园及刘邓大军三纵指挥部旧址。先烈雕像、苏维埃政权旧迹、六霍起义纪念塔、战略决策地,串联起一部鲜活的历史长卷。团队成员将所见所思进行“系统集成”:从许继慎的信念火种,到独山苏维埃扁平化组织的创新尝试,再到六霍起义体现的团结伟力,最终汇聚于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宏阔战略。他们从中深切体悟到“信念-组织-团结-战略”这一大别山精神的系统智慧链条。

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(皖西烈士陵园)则提供了更为宏大的时空视角。三层展厅以时间为轴、事件为脉,系统展示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壮阔历程:从马克思主义火种初燃、三大农民起义燎原,到苏家埠战役决胜、红二十五军长征转移;从三年游击战的不屈坚持,到新四军敌后抗战的烽火岁月,再到刘邓大军挺进与张家店战役的雷霆一击。千余件文物、百余幅图片及多媒体手段,将散落的革命记忆整合成一部震撼人心的系统性史诗,令师生在时空穿梭中感受到“坚守信念、胸怀全局、团结一心、勇当前锋”的大别山精神作为核心密码的强大生命力。

战火淬炼的系统智慧,在和平年代化作汩汩清流,于同一片皖西大地完成跨越时空的握手。被誉为“世界七大人工灌区”之一的淠史杭工程,是一部由铁锹、扁担和手绘图纸写成的史诗:数十万群众肩挑手扛,在崇山峻岭间凿出1300多公里“人间天河”。展馆以“亲水、苦水、治水、乐水”四幕叙事,将系统治水理念娓娓道来——水资源调配、灾害防御、生态修复与民生福祉被统筹进一张蓝图、一盘大棋。研学团成员感叹:大别山的系统智慧在和平年代完成了从“战火”到“水流”的无缝迁移,成为韧性城市与乡村振兴可复制的“皖西范本”。

在苏家埠战役陈列馆、许继慎纪念园、张家店战斗纪念馆、淠史杭工程展览馆参观学习


产业解码:“三新一高”驱动下的系统跃迁

带着历史的启迪,研学团运用系统眼光,深入六安市“科创安徽”首批试点园区——六安高新区,解码革命老区产业动能转换的密码。

  研学团首站来到了杭萧钢构(六安)有限公司。只见机械臂挥舞精准焊接,自动化流水线高效奔腾,绿色喷涂技术全程护航。企业负责人强调安全生产的生命线地位,并介绍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识别分析违规行为,实现源头防控。这场“钢铁车间的创新启蒙”,让同学们见证了智能制造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。

研学团第二站来到安徽省高迪循环经济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(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)。成吨工业固废经过破碎、分选、活化等工序,“变废为宝”成为高附加值建材和精美工艺制品。企业利用CRM/ERP等数据管理平台,实现生产全流程精细化管控和供应链数字化协同,显著优化库存、提升响应速度。系统科学博士生段淑晴感叹:“这种‘垃圾变资源’的系统蜕变,正是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发展理念的完美写照。”

研学团第三站来到安徽今飞轮毂有限公司(裕安区“三新一高”重点项目)。车间内保温炉与低压铸锭机轰鸣,铝合金液在精密管道中流转成型为新能源汽车轮毂。企业以创新为驱动力,运用数字孪生系统实时优化生产节拍,并集成铝屑在线回炉、废气余热回收等绿色技术,将可持续理念融入每一道工序,展现出老区抢占“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新产业技术、高质量发展”新赛道的坚定决心。

从智能制造的传统钢构升级,到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典范,再到蓬勃发展的新能源部件制造,六安市通过系统布局产业链,聚力发展“三新一高”主导产业,为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系统动能。

在杭萧钢构(六安)有限公司、安徽省高迪循环经济产业园、安徽今飞轮毂有限公司参观学习


社区实践:历史教育焕发时代新彩

研学团深入烟火气息浓厚的金安区毛坦厂镇,探索红色精神融入社会肌理、扎根服务基层的实践路径。

从诞生于抗日烽火、到如今依然书声琅琅的毛坦厂中学,到长达1321米、承载历史沧桑的明清老街,从原住民到外来的陪读家庭,这里处处流淌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命力。在八角塘村党群服务中心,研学团成员发挥专业特长,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新型党课”。他们创新运用VR虚拟技术,带领当地儿童和父老乡亲沉浸式“穿越”到淞沪会战的烽火现场,身临其境地感悟历史。宣讲不仅深入浅出,更注重互动答疑,成功将红色教育、前沿科技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,现场反响极其热烈。

在毛坦厂中学、明清老街、八角塘村党群服务中心参观交流


结语:闭环滋养,青春答卷

此次六安红色研学,为上理工学子构筑了一个“精神寻根-产业解码-社区赋能”的闭环滋养体系。革命史诗铸就精神坐标,现代工厂印证系统思维力量,社区课堂实现知识转化与服务。尤为可贵的是,研学团有意识地将此行探访的苏家埠战役陈列馆、淠史杭展览馆、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珍贵资源,通过数字化手段(数字孪生建模、沉浸式交互技术、云端课堂平台)系统整合为“新型党课数据库”。此举有效突破了时空限制,使红色教育资源得以持续放大辐射,赋能更广泛的群体。

精神滋养产业前行,产业成果惠泽社会,社会力量又接力传承精神——这场革命老区与当代青年的“双向奔赴”,生动诠释了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数字语境、智能制造场域和基层治理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与创新转化力。这不仅仅是一次研学,更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发挥系统科学专业优势,守护红色根脉、担当时代使命的铿锵宣言,必将化为他们投身强国伟业、书写无悔青春答卷的永恒动力。


合影留念

文:张玮、余丽萍

图:尤亚云、段淑晴

审核:房志明

供稿部门:系统科学博士生党支部